2018年5月24日,作為潮州工夫茶傳承與發(fā)展論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與重洋:潮汕簡史》及臺灣《Tea》雜志“潮州工夫茶”專輯,在廣州廣交會展館C區(qū)14.3館1號會議室舉行讀者簽名會暨新書推介會。
在潮州工夫茶傳承與發(fā)展論壇上,《與重洋:潮汕簡史》的作者,韓山師范大學潮學院研究院研究員、《潮學研究》主編黃挺,臺灣《Tea》雜志主編葉俊良、總策劃胡碩珍各自分享了他們的撰寫歷程與心得,為隨后的簽名、推介現場吸了不少熱心粉絲。如果您也對潮汕工夫茶文化感興趣,不妨看一看我們的簡單“劇透”,初步了解一下這兩本書都有些什么精彩內容。
如《與重洋:潮汕簡史》作者黃挺自陳,這本書是為受過中學教育的一般讀者所寫的,希望能滿足他們了解歷史上的潮汕,了解今日潮汕獨特的民性、風俗和生活方式從何而來的求知欲望。同時也因為潮汕歷史本身演變的漫長過程和豐富內涵,讓它像一滴晶瑩的水珠,能夠映射出文化發(fā)展的七彩虹光,吸引著作者去探討。
在這本書中,作者只把“潮汕”當作一個研究概念,它是一個“區(qū)域”,卻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地理實體。在不同的歷史過程,作為“區(qū)域”的“潮汕”,陳說的對象并不相同,它的地理空間,會隨著研究的內容和視角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表現為兩個方面——伸縮和套疊!俺鄙恰钡乩砜臻g的伸縮,容易理解的,是行政區(qū)劃的變化。然而不止是這樣。
“潮汕”地理空間的套疊,指它總是被包括在更大的“區(qū)域”之中,不能夠孤立地被描述。這種套疊不止是指施堅雅所講的那種有層級的市場結構。不同的研究視角,會造成不同的空間套疊。比如,“潮汕”政區(qū)套疊于廣東,文化地理套疊于閩南,講到海外交通和移民,又會被套疊到環(huán)南海周邊地區(qū)中。
正因為這樣,作者講述“潮汕”這個區(qū)域的歷史過程,有兩種地理的視角:大陸的潮汕和海洋世界的潮汕。當把“潮汕”作為一個區(qū)域空間來把握時,來自“”的政治和經濟的影響,顯然不是這個區(qū)域歷史“上下文”的全部。盡管這一地區(qū)至遲在漢代已經被納入古代的國家建制,但一直到近代,它的發(fā)展歷史,卻不能離開整個環(huán)南海及周邊地區(qū):大陸東南沿海、臺灣地區(qū),東南亞,以至琉球、日本的影響。
總之,在這本書里,作者強調地理因素的恒久作用,并努力追問它是如何影響潮汕歷史文化發(fā)展的。這本書要告訴讀者的,是潮汕社會的歷史發(fā)展如何受到來自多方面的動力的左右,而形成今天這種文化面貌。
在讀者簽名會之前,黃挺先生還進行了“四海潮人的生命簡史——以工夫茶為中心視點”的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