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面相,牛根生就像一頭牛。特別是那一對“牛眼”,樸實敦厚中帶著一股豪爽之氣。
1958年,牛根生出生于呼和浩特,因為家里窮,被生父以50元的價格賣給一戶牛姓人家,從此牛根生就和“牛”結下了不解之緣。
看面相,牛根生就像一頭牛。特別是那一對“牛眼”,樸實敦厚中帶著一股豪爽之氣。
1958年,牛根生出生于呼和浩特,因為家里窮,被生父以50元的價格賣給一戶牛姓人家,從此牛根生就和“牛”結下了不解之緣。
養(yǎng)父母的家境也很困難,牛根生8歲時,就跟著養(yǎng)母掃大街,14歲時,養(yǎng)母去世,20歲時,養(yǎng)父去世。無依無靠的牛根生,進入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成為一名養(yǎng)牛工人。
后來這個廠子被伊利牛奶廠收購,牛根生也就成了伊利的員工。
聰明能干,性格豪爽的牛根生,進入了時任伊利廠長鄭俊懷的視野。
在鄭俊懷的著力培養(yǎng)下,牛根生進步很快。1992年,34歲的牛根生就當成了伊利的副總裁。
年輕有為的牛根生像一頭橫沖直撞的公牛,帶領屬下披荊斬棘,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銷售奇跡。當時,伊利80%的銷售額都是由牛根生貢獻的。牛根生越來越被倚重的同時,也漸漸有了一種功高震主的感覺。
有一次,廠里一個員工生了重病,大家組織捐款。牛根生大手一揮,帶頭先捐了1萬。下屬都夸牛根生豪爽,鄭俊懷知道后卻大怒,說“他一個副總裁捐款1萬,那我該捐多少?”
也許就從那時候起,牛根生逐漸感受到了廠里的排擠。有時候買一把掃帚,都要找鄭俊懷簽字。
牛根生無奈,兩次提出辭職,鄭俊懷挽留。第3次時,牛根生在董事會上拿出辭呈,說“鄭大哥,如果你現在讓我辭職,我現在就走!
鄭俊懷說:“我沒有這個意思!
牛根生說:“那我現在收回辭呈!
鄭俊懷一把摁住辭呈,對牛根生說:“你先回避一下,我們董事會再商量一下!
牛根生剛一離開,很少激動的鄭俊懷流著淚對在座的各位說:“伊利有我沒他,有他沒我!”
無奈的牛根生在1998年選擇離開伊利,在鄭俊懷的安排下,進入北大學習。
隨后,牛根生以前的老部下也紛紛被開除。大家都找到牛根生,說讓他帶著大伙,再干一番事業(yè)。
1999年,牛根生帶著老部下成了蒙牛乳業(yè)。
當時的奶制品市場,伊利是的老大。蒙牛連前10名都排不上,要想沖出重圍,沒有點奇招是不行的。
善于借勢的牛根生打出了這樣的廣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yè)爭氣,爭創(chuàng)內蒙古乳業(yè)第二品牌!
名不見經傳的蒙牛,經過這一場廣告營銷,迅速打開了度。
但這些廣告牌也很快被伊利的人砸了。
了解情況后,牛根生并沒有生氣。面對老東家,他采取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態(tài)度。牛根生的這種胸懷,讓他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
蒙牛也獲得了飛速發(fā)展。。
2001年到2004年,蒙牛銷售收入從7億元躍升至72億元,足足翻了十倍。
此后,“每天一斤奶,強壯人”,成了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詞。
2004年,蒙牛赴港上市。
2005年,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超過伊利,成為。
但身在峰的牛根生卻選擇了急流勇退。2006年,牛根生宣布辭去蒙牛總裁職務,并把個人股份全部捐出,設立老;。
一般來說,有捐款的,有捐物的,捐股份的還是次。牛根生也成為“捐股人”。
牛根生一直信奉“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道理,他說“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一個人想贏個三回兩回,三年五年,有點智商就行,想做個百年老店,想一輩子贏,沒有商德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