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入人心,減糖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共識,而且也成為全球食品生產和消費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圍繞“減糖”這一熱點話題,4月2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yè)發(fā)展與監(jiān)管研究中心主辦的“2022五道口食品沙龍·‘三減’之減糖高層研討會”在京召開,多位權威機構的權威專家與主流媒體就減糖領域學術前沿與動態(tài),以及食品產業(yè)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等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研討。
全民落實“三減”生活,減糖消費大勢所趨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yè)發(fā)展與監(jiān)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指出,“健康中國”國家戰(zhàn)略是食品產業(yè)發(fā)展,“三減(減糖、減油、減鹽)”是基于安全與健康的具體措施,既是食品安全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加強對影響健康因素的管控,是在食品消費領域落實“健康中國”的重要抓手。
特別是近些年,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糖消費大國,由此導致的國民健康問題引起國家高度重視。中國營養(yǎng)學會理事長楊月欣指出,近年來,糖的攝入與不良健康效應的關系備受關注,有研究結果顯示,糖攝入多與肥胖、齲齒、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增加有關。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國家行動辦公室石文惠研究員也介紹了相關研究和實踐,證明糖的危害多。例如,飲食中的糖是齲齒重要的危險因素,過多攝入會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風險。
也正因此,政府也積極引導全民減糖行動。從2016年第二階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開始,正式提出開展“三減三健”行動,提倡“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專項活動,2019年提出“合理膳食行動”,2021年完善了《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積極促進全民健康生活。
科學認知糖,聰明看待“代糖”
盡管“減糖”已是大勢所趨,但依舊要理性對待“糖”消費。
糖的攝入確實與健康息息相關,中國營養(yǎng)學會理事長楊月欣指出,糖的攝入要在合理范圍內,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建議控制和減少膳食中糖的攝入量,推薦在整個生命周期將游離糖攝入量控制在總膳食能量(TE)的10%以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中國人每天添加糖攝入不超過50g,控制在25g以下。
但“減糖”不是一刀切。楊月欣強調,糖是有雙面性的,我們所要避免的是不必要的、過量的糖攝入。她表示,人類對甜味的渴望無法消失,這時另外一種能夠提供甜味的產品——代糖應運而生,即低/零卡甜味劑!妒称钒踩珖覙藴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中對低/零卡甜味劑的定義是:能夠賦予食物甜味但產生較少能量或不產生能量的一類食品添加劑。通俗來講,就是一類具有較高甜度的物質,滿足甜味的感受,基本無能量或低能量的甜味劑,這也為需要減糖和控糖的人群帶來了便利。
對此,中國食品發(fā)酵工業(yè)研究院副院長、“功能主食創(chuàng)制與慢病營養(yǎng)干預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段盛林也有相同觀點。他認為,食品不是藥品,作為特定群體長期攝入的食品,一定要好吃、要美味,否則難以長期堅持下去。例如,怕肥胖、怕血糖高,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減掉蔗糖等傳統(tǒng)糖,因此,無糖、低糖備受消費者關注。甜味劑主要是替代蔗糖,滿足消費者對甜味的需求與愉悅。“葡萄糖是快樂的使者”,大多數人都喜歡甜味,但又希望控制糖分的攝入,因此使用非糖類甜味劑就成了重要選項。段院長還特別指出,血糖高的主要的來源之一是主食,通過低GI食品和全谷物食物,就可以比較好的控糖。
據楊月欣介紹,代糖物質在中國屬于食品添加劑范疇,其使用范圍和使用量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和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的官方通告文件為準。
所以,“減糖”無需談“糖”色變,合理使用代糖產品也是一種選擇。石文惠認為,大家只需做到“聰明識別添加糖”和“減糖”,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糖攝入,控制添加糖攝入量,兒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嬰幼兒食品無需添加糖,減少食用高糖類包裝食品,烹飪過程少加糖,外出就餐巧點菜,用白開水替代飲料等。但有些消費者就是喜歡甜味,從減少糖攝入量的角度,糖替代品不失為一種選擇。
對此,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營養(yǎng)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陳偉也表示,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選擇含糖食品和含糖飲料。一項國際研究表明,很多人愛吃糖,因為糖能帶來安全感和快樂感。代糖產品除了能減少精制糖的攝入外,還可以產生一些健康益處:比如與同等量攝入蔗糖相比,還能減少齲齒的發(fā)生,延緩生活質量的降低;調節(jié)腸道菌群等。雖然有的研究顯示代糖品制作的無糖食品,如果超量食用可能對身體有些負擔,但總體上看,同等條件下,無糖飲料相比含糖飲料是更好的選擇。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為“減糖”提供科學安全保障
代糖為“減糖”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代糖產品也有嚴格的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約束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營養(yǎng)室副主任、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方海琴認為,甜味劑不是洪水猛獸,它是在不斷發(fā)展的,是在現有科學支撐和認知條件下的一個被廣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減糖是“三減”的重要部分,對于甜味劑(代糖)的使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提供了科學支撐和安全保障。
她介紹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是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和程序的,需要經過系統(tǒng)的風險評估和相應的論證,目的就是要消費者的安全。食品添加劑是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并為此制定了相關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于甜味劑的使用也不例外。我國批準使用的甜味劑(代糖)產品都是經過嚴格的風險評估的,目前批準使用的甜味劑有20種左右,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糖精、甜蜜素、三氯蔗糖、赤蘚糖醇和甜菊糖苷等,它們都有長期安全使用的歷史。因此,按標準使用甜味劑是有安全保障的。
陳偉也指出,對于當前消費者所關注的代糖食品安全性問題,目前市面上的代糖產品,無論是天然還是合成產品,有含較低能量的或者基本不含能量的,只要是在國家審批的添加劑名單內,并符合添加量要求的,都應該是安全的。